本报讯刚刚进入三月,黑龙江大地乍暖还寒,由一位老教师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的一封信,使全省开展的“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教育活动拉开了序幕。
2月28日《黑龙江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表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孙慕天的一封关于黑龙江人形象的来信。这位在黑龙江工作了近40年的大学教师在信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面临新的世纪,新的任务,黑龙江人应当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对外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文明、高尚,还是粗俗、蛮横?
孙慕天在信中说,外省人眼中黑龙江人的特点是“粗”。从褒义上讲,“粗”的意思是指粗犷、豪放、大气,这是值得称道和自豪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从朋友们的言谈里,我听出他们话中的“微词”。其实,我们自己对此又何尝没有感受呢?比如,从生活形象说,有的人举止粗俗;有的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从市场形象说,许多企业忽视形象设计,不少商品仍然制作粗糙,而且服务欠佳。从部门形象说,有的办事效率低,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尽管这些年来我们注意抓了这些问题,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外地人印象中还没有完全改变。
信中说,精神面貌和对外形象是一个省乃至一个企业、一个人各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在从产品战略的计划经济转向营销战略和形象战略的市场经济时代,在消费从温饱型转向富裕型乃至表现型的时代,人的形象和精神素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新的世纪,黑龙江人应当以怎样的精神风貌来应对各种挑战,又应当把什么样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并且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因此,我觉得应该就这方面在全省展开讨论。
该信见报第二天,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宋法棠分别作出批示。在他们的支持下,以“强素质、树形象”的教育活动在黑龙江正式启动。